[1] |
胡志华
, 徐小林
, 李大明
, 胡丹丹
, 宋慧洁
, 胡惠文
, 余喜初
. 红壤旱地早熟型马铃薯高产与氮素高效的最优施氮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12): 2216-2223.
doi: 10.11674/zwyf.20373
|
[2] |
冯小杰
, 战秀梅
, 王颖
, 赵蔚
, 王雪鑫
, 李俊
, 何天池
, 陈坤
, 彭靖
, 韩晓日
. 稳定性氮肥减施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供应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7): 1216-1225.
doi: 10.11674/zwyf.19442
|
[3] |
鲁艳红
, 聂军
, 廖育林
, 周兴
, 王宇
, 汤文光
.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1): 95-104.
doi: 10.11674/zwyf.17072
|
[4] |
刘小宁
, 刘海坤
, 黄玉芳
, 叶优良
. 施氮量、土壤和植株氮浓度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2): 306-317.
doi: 10.11674/zwyf.2015.0204
|
[5] |
邹芳刚
, 郭文琦
, 王友华
, 赵文青
, 周治国
. 施氮量对长江流域滨海盐土棉花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5): 1150-1158.
doi: 10.11674/zwyf.2015.0507
|
[6] |
常旭虹
, 赵广才
, 王德梅
, 杨玉双
, 马少康
, 李振华
, 李辉利
, 贾二红
, 陈枫
. 生态环境与施氮量协同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4): 885-895.
doi: 10.11674/zwyf.2014.0410
|
[7] |
张雪艳
, 曹云娥
, 田蕾
, 田永强
, 高丽红
. 不同栽培方式对温室连作黄瓜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3): 562-569.
doi: 10.11674/zwyf.2014.0306
|
[8] |
白金顺
, 曹卫东
, 樊媛媛
, 高嵩涓
. 苏南稻田4种冬绿肥养分特性及对翻压前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413-419.
doi: 10.11674/zwyf.2013.0218
|
[9] |
井大炜
, 邢尚军
. 鸡粪与化肥不同配比对杨树苗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455-461.
doi: 10.11674/zwyf.2013.0223
|
[10] |
孟维伟
, 王东
, 于振文
.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1): 10-17.
doi: 10.11674/zwyf.2012.11065
|
[11] |
李花
, 葛玮健
, 马晓霞
, 黎青慧
, 任卫东
, 杨学云
, 张树兰
.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施肥对塿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5): 1140-1146.
doi: 10.11674/zwyf.2011.1027
|
[12] |
刘国顺
, 李正
, 敬海霞
, 叶协锋
, 史宏志
, 王永
, 杨超
, 常栋
. 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6): 1472-1478.
doi: 10.11674/zwyf.2010.0624
|
[13] |
易琼
, 张秀芝
, 何萍
, 杨利
, 熊桂云
. 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5): 1069-1077.
doi: 10.11674/zwyf.2010.0505
|
[14] |
李秋祝
, 余常兵
, 胡汉升
, 孙建好
, 陈伟
, 李隆
. 不同竞争强度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和土壤剖面无机氮分布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4): 777-785.
doi: 10.11674/zwyf.2010.0401
|
[15] |
王丽宏
, 曾昭海
, 杨光立
, 肖小平
, 张帆
, 胡跃高
. 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 381-385.
doi: 10.11674/zwyf.2009.0219
|
[16] |
马东辉
, 王月福
, 赵长星
, 林琪
.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6): 1035-1041.
doi: 10.11674/zwyf.2008.0602
|
[17] |
王东
, 于振文
. 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4): 615-622.
doi: 10.11674/zwyf.2008.0401
|
[18] |
张定一
, 党建友
, 王姣爱
, 裴雪霞
, 杨武德
, 苗果园
.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品质和旗叶光合作用的调节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4): 535-542.
doi: 10.11674/zwyf.2007.0401
|
[19] |
黄懿梅
, 安韶山
, 曲东
, 李盟军
. 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初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6): 830-835.
doi: 10.11674/zwyf.2005.0620
|
[20] |
王淑平
, 周广胜
, 孙长占
, 姜亦梅
, 姜岩
, 刘孝义
.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1): 87-90.
doi: 10.11674/zwyf.2003.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