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8-505X
  • CN 11-3996/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徐富贤 熊洪 谢戎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杨大金 周兴兵 刘茂

引用本文:
Citation: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Advance of rice fertilizer-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 [1] 王玉雯郭九信孔亚丽张瑞卿宋立新刘振刚张俊王建中郭世伟 . 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22(5): 1157-1166. doi: 10.11674/zwyf.15434
    [2] 陈海飞冯洋徐芳森蔡红梅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 秸秆还田下氮肥管理对低中产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3): 517-524. doi: 10.11674/zwyf.2014.0301
    [3] 匡艺李廷轩张锡洲余海英 .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4): 845-851. doi: 10.11674/zwyf.2011.0255
    [4] 陈贤友吴良欢韩科峰李金先应金耀 . 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4): 918-923. doi: 10.11674/zwyf.2010.0421
    [5]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徐进边武英毛杨仓章秀福 . 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 274-281. doi: 10.11674/zwyf.2010.0203
    [6] 陆大雷刘小兵赵久然刘萍王凤格陆卫平张凯迪 . 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2): 258-263. doi: 10.11674/zwyf.2008.0209
    [7] 魏海燕张洪程杭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胜飞马群张庆吴文革 . 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2): 213-220. doi: 10.11674/zwyf.2008.0203
    [8] 卢艳丽陆卫平王继丰刘萍刘小兵陆大雷苏辉 .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3): 321-326. doi: 10.11674/zwyf.2006.0306
    [9] 甘秀芹江立庚徐建云董登峰韦善清 .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10(5): 531-535. doi: 10.11674/zwyf.2004.0516
    [10] 符建荣 .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7(2): 145-152. doi: 10.11674/zwyf.2001.020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001
  • HTML全文浏览量:  280
  • PDF下载量:  23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10-27
  • 刊出日期:  2009-09-25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

  •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泸州646000;
  • 2. 泸州市农业局,四川泸州646000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