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8-505X
  • CN 11-3996/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养分管理与智能化施肥”专刊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国是世界上肥料消费第一大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单位面积肥料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过量施肥不仅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还会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和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板结、酸化、养分失衡,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大量N2O排放等,严重影响到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因此,科学的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方法的建立对于保障作物高产优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科学推荐施肥,国内外已发展了一系列的养分推荐方法,如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函数、叶片硝酸盐诊断法、冠层光谱诊断法、叶绿素仪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土壤养分测试与作物反应的相关性差、操作繁琐或投入成本高等问题,不能适应以小农户经营为主体的个性化的施肥指导。伴随着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不能满足我国分散经营下小农户推荐施肥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轻简智能化的推荐施肥技术。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中指出,大力推动施肥的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支撑。为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组织虚拟专刊“养分管理与智能化施肥”,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征集相关研究论文,集中报道养分管理与智能化推荐施肥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提供技术途径,为实现粮食产能提升、肥料增效、农业绿色发展等目标提供理论和科技支撑。

一、 征稿主要范围:

1) 肥料养分推荐原理与方法

2) 4R养分管理研究与技术

3) 智能化养分精准管理理论与实践

4) 智能水肥一体化原理与技术

二、征稿周期:

投稿时间:2023/10/01~2024/12/30

评审截止时间:2025/06/31

三、特邀编辑:

1. 何 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 研究员

吉林榆树人,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神农领军英才。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作物营养与高效施肥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完成973计划项目“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38篇。

联系方式:heping02@caas.cn,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吴良欢  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浙江奉化人,农学博士,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浙江省省级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肥料资源与养分综合管理、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成果推广工作。曾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30余项,在The ISME Journal,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7项。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lhwu@zju.edu.cn,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阮建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员

浙江温岭人,农学博士,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茶树营养与施肥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担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农村部茶叶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组长、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树养分管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十四五”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或课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余项次,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jruan@mail.tricaas.com,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灵南路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4. 高 强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吉林九台人,农学博士,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东北主要作物养分资源管理、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工作。在Nature和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等 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0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省部级项目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联系方式:gyt199962@163.com,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 2888 号,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陈新平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安徽宣城人,农学博士,任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万人计划、神农英才–领军科学家等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建立了根层/根际养分调控理论和基于知识和产品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Plants、Nature Foo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承担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德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神农农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联系方式: chenxp2017@swu.edu.cn,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湖北武穴人,农学博士,兼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成员,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专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专业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水旱轮作体系作物养分综合管理与土壤培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4项。

联系方式:lujianwei@mail.hzau.edu.cn,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7. 王朝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河北元氏人,农学博士,任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旱地作物水肥管理、产量提升与营养调控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学报》和《中国农业科学》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5件,获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聘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2年评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8年聘为农业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

联系方式:zhwang@263.net,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8. 叶优良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陕西留坝人,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养分资源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农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秘书长,河南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师。主持和参加国家十四•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973等科研项目。在Field Crops Research,Biogeosciences,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2022研究生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研究生)一等奖、2019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联系方式:ylye@henau.edu.cn,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平安大道218号,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9.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吉林临江人,农学博士,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农村部肥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养分管理理论与实践、植物营养与生态健康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项目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SCI论文总被引用9700余次,其中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及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及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sguo@njau.edu.cn,南京市童卫路6号,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0. 崔振岭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山东东营人,农学博士,曾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英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获得者。主要从事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施肥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农业部948项目、农业攻关等项目。曾获世界粮食奖—诺曼•博洛格安地研究与应用奖,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奖等。以第一或通讯(含并列)作者发表SCI论文105篇,在Nature,PNAS,Nature及Cell子刊发表论文7篇。两篇Nature本刊论文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4)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8),2019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

联系方式:cuizl@cau.edu.cn,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