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技术是我国肥料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研发投入,我国控释肥料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控释肥料生产和使用国。控释肥料技术开发工作从单纯的产品开发和农田使用效果评价阶段,过渡到了膜材、工艺、控释机理、产量效益、膜壳土壤安全性、控释养分行为、环境减排等精准化的技术开发和效益评价阶段。近几年来,可降解生物基控释材料的合成与疏水改性逐步成了该领域的热点,生物基控释材料的技术突破,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聚合物材料潜在的膜壳微塑料土壤安全性的问题。随着包膜型控释肥料膜层结构与养分释放速率数理关系的逐步明晰,肥料控释技术将进一步细化为膜层构建和释放速率精准控制两个方面,这将引领膜材筛选与精准释放技术开发的新热点,这些新成果有可能促使控释肥料在低成本和精准控释方面获得新的技术突破。因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组织专刊,集中展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一、征稿主要范围:
1)生物基、可降解聚合物和其它新材料开发控释肥料的配方、工艺和控释性能研究。
2)具有环境响应特性、功能多样化的新型智能控释材料的开发研究。
3)其它控释技术(如基质型)在肥料上的应用研究。
4)对传统控释材料进行改性,提升其可降解性和释放性能的研究。
5)控释技术对养分迁移转化过程及其通量的影响,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和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控释膜材的降解特性及其对土壤–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二、收稿周期:
2021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三、特邀编辑:

1.杨相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男,四川宜宾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博士后。现为中国农科院资划所肥料与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骨干,任中国植物与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研发,在养分控制释放机制、包膜材料、成膜工艺、生产设备、控释行为对土壤氮素影响和农田效果评价等包膜控释肥料相关研究领域的开展研究工作。开发了聚烯烃、苯丙乳液、聚氨酯三大类聚合物材料包膜制备控释肥料的工艺技术,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成果转化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3项。发表论文40 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arbohydrate Polymers》和《Polymer test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申报美国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

2.杨越超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男,山东省郯城县人,农学博士,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山东省泰安产业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教学工组。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获授权国家专利37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编写著作1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ACS Nano”“J. Mater. Chem. A”“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J. Clean. Prod.”“J. Agric. Food Chem.”“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等发表论文43篇,同时是“Green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gric. Food Chem.”“ACS Sustainable Chem. Eng.”“SSSAJ”“Agron. J.”“ACS Omega”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3.邹洪涛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教授
男,辽宁营口人,农学博士,任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辽宁省土壤学会理事、副理事长、《土壤通报》杂志副主编、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主任、全国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发与应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arbohydrate Polymer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教材8部,副主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土壤肥料领域科技新成果1项,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讲的《环境化学》课程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荣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4.彭建伟,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男,湖南湘阴人,理学博士,现为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活动专家组成员(2021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兼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等下达的科研课题40多项,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2年、2006年和2015年),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Field Crops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水稻科学、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5.李小坤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男,湖北襄阳人,农学博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系主任。主要从事作物营养和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化学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施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横向合作等项目。发表论文100多篇(SCI论文35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制定省部级标准5项;编写著作20多部。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Rice、Geoderma、Field Crops Research等期刊审稿人。

6.申亚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
女,陕西渭南人,农学博士。主要从事缓/控释肥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SCI 期刊发表论文 11篇,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获得1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并申请1项中国发明专利;以主要完成人获得了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973”计划子课题各1项。

7. 李丽霞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女,山西孝义人,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缓控释肥料研制及应用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其中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Materials & Desig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发表中文综述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